English

干部到家变化大

──宜昌市开展“四进家”活动纪实(下)
2000-05-30 来源:生活时报 特约通讯员 周向阳 李孝峰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

正在宜昌轰轰烈烈开展的“四进家”活动,深受农民欢迎,在宜昌市广大农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,宜昌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。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、全国卫生城市、全国“双拥”模范城市以及全国“科技兴市”先进城市等多种荣誉称号。宜昌市缘何能创造性地探索了这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独到经验呢?又何以能坚持不懈呢?年轻的中共宜昌市委书记孙志刚说:“简单地说,就是因为我们在干部中开展了‘三到家’活动。”随后,这位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市委书记详细向记者介绍了干部“三到家”活动情况。

首先,组织干部宣讲到家。该市广泛开展了“千人万户(即千名理论工作者联系万户农民)活动,组织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向农民宣讲党的政策,宜昌县常年坚持组建农村理论政策宣讲团,由县级领导带队,深入农户家中进行政策教育;枝江市组织市、乡理论工作者每人联系20个农户,定期上门宣讲。这些理论工作者将理论、政策“口语化、通俗化、故事化”,深入浅出,很受农民欢迎,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“精神货郎”。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,广大公安干警、司法工作者坚持上门开展法律宣讲和法律服务活动。目前,全市各级法律服务所与近800个村签订了服务责任书,进村入户为农民开展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合同公证等法律服务活动。

其次,通过培训学习到家。为了提高“四进家”活动的覆盖面和有效性,宜昌市坚持“送”、“建”结合,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,使农民接受新知识,并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、科技、文化、法律知识带回家。从1994年该市第一所农民小康学校在黎家坪乡高桥村诞生到现在,全市已有2300多个村建起了农民小康学校。所有小康学校都使用统编教材《农民读本》,不少村还结合实际编了《小康歌》、《奔小康三字经》等。生动的教育形式使农民群众学到了不少理论、科技、文化、法律知识。狠抓村、组、农民三级教育阵地建设,即建千村图书室、千所农民小康学校和万户农民家庭书架,使社会各有关部门给农村、农民送的书籍、资料能扎根村组,留在农户,方便农民学习。目前,全市已有1300多个村建起了图书室,其中藏书过千册的村级图书室已达500多个,23000个农户建有家庭书架。

第三,开展活动渗透到家。坚持开展送书、送戏、送电影活动,近几年来,全市共为农民群众送电影4万多场,送戏5000多场,送书80多万册。目前,在全市各级农业、科技部门的组织下,已有81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到这项活动中,开展活动达800多次,发放宣传资料80多万份。在“科普之春”、“科技大集”活动现场,农民“抢”科技、“抢”专家的场景随处可见。

走村串巷的4天采访很快结束了。离开宜昌市时,正在农村抗旱一线的孙志刚书记特地给记者打来电话。他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将用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正在蓬勃开展的“四进家”活动,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,在继承创新基础上真正探索出一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